2021-11-11 10:03:08 来源:合房网独家
早在战国时期,合肥就曾在长江与淮河流域之间行驶兵戎与漕船,长江、淮河两条“血脉”将皖省分为三部分,江淮之间水运必须绕道京杭大运河,建设一条能让南北沟通的水运大通道,是几代人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提出在安徽境内打通江淮的构想,2016 年底,长达195公里的引江济淮——安徽省“一号工程”正式开工,淮北地区与长江流域形成一条与京杭运河平行的航运通道,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经济区三大发展战略区协同发展,合肥也真正实现“河海直达”的世界之梦。
全河道联通的航运网络之上,一座运河上的城市应运而生,2018年合肥运河新城启动建设,承接引江济淮的头排发展区域,是合肥 " 联淮、通江、达海 " 的桥头堡,也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
同时,作为全国仅19个国家级新区的一员,运河新城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的建设高度,足够吸引力将城市重点发展的产业、路网枢纽、市政配套等资源链导入其中。
如果说江淮运河是撬动城市水利发展的杠杆,那么在合肥迈向世界级创新战略关键期,为什么会集中部署运河新城?
王士龙 摄
2020年合肥上榜新一线城市,活力领衔增长的背后,直接反映正在良性发展的创新产业氛围。70年创新开辟,除了语音交互龙头的科大讯飞,拥有京东方、维信诺等全国最新代的平板及柔性平板显示生产线企业,打破中国无“屏”的跨全球对话格局;网络视频会议公司zoom也将在合肥设立研发中心。
围绕“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产业方向,合肥加速扩张全国最主要创新矩阵核心的影响力,吸聚活力人才,产城经济带高速增长,“科创”成为发展拓局的核心支撑,推动整座城市能级的向上跃迁。
作为合肥科创战略的核心,国家高新区,标志皖省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代表着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当中国处在更强调科技、高端制造和创新的产业升级过程,合肥以高新区为核心载体迎来新一轮现代科技新城的创变。
(示意图)
新产业链接成片区
高新区创新“合肥模式”
“十四五”规划中,高新区大力建设“量子中心”和“科大硅谷”,培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3大千亿级产业,新能源产业、健康经济产业也在积极突破,明显更“新”的产业以技术交流、投资效率和创新研发,与合肥的现代化跃进密切相关。
以创新产业培育、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建设,高新区牵引合肥科创发展新趋势,实现产业与人气双向引流的闭环,连续多年人口增速位居九区第一,2020年GDP经济总量增速再次引领,始终领衔合肥活力氛围的标杆营造。
当中心城市的资源聚集到一定水平,内部要素向外溢出,辐射并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城市中心也迎来新一代外扩。2021年4月30日,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和蜀山区人民政府签订区域托管协议,运河新城委托合肥高新区管理。
高新区西拓,合肥战略焦点一致西移,站在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的节点上,合肥新一轮更具价值的政策、规划、投资全面展开。
(示意图)
(示意图)
“科技创新”的鲜明底色
为什么落在运河新城?
首先是链接,以高新区产业热势为背景,叠加国家滨湖科学城“创新引领核”的绝对优势,将高新、滨湖两大区域的科创头排红利集中一点爆发。
更“新”的战略产业连接一体,单是望江西路就汇集了科大讯飞、皖通高速、美亚光电等千亿级产业;阳光电源、中国环境谷、航天智慧城、环境科技小镇等国家级产业群相继落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也于8月成功组建。运河新城集合中国重点开发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引领合肥深化与全球对话的崭新格局。
其次是功能定位,城市每个区域发展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就产业而言,老城区“开发饱和”的收缩型与发展中片区“综合发展”的错位型,吸引到的产业链十分有限。运河新城作为明确规定聚集新兴产业、提振经济的主要载体,从占地面积大、运营主体清晰、政策支持全面等优点持续释放核心吸引力。
最后是人才,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集结、吸引优质人才资源,才能持续最大程度地激发城市能量。运河新城作为辐射世界的科研中心,计划每年新增2-3万人起的全球精英,人才新政持续颁布利好。纳入世界的棋盘中考量,长远看来,多样开放的城市空间与创新人才是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运河新城在理想城市空间的规划中,也递交了满意答卷。
(示意图)
多元先进的资源链,满足人对于城市生活空间多位面的需求,才能进一步吸聚更多人气。
枢纽性路网
构成交通的重要之最
交通作为城市极佳区位的决定因素,一方面是连结其他地区的纽带,整合内部产业的中心点,另一方面是外部商业资源入驻地区的落脚点,是片区突破梯队壁垒的核心优势。
① 地铁2号线、6号线二期(规划)动态化路网向西拓建
地铁2号线作为合肥核心商圈辐射力的牵引线,串联蜀山西站、三里庵站、三孝口站、四牌楼站等重点地标,与地铁1号线、3号线无缝换乘,从大型交通枢纽火车站、高铁站,到覆盖不重叠的人文地标等,严密交错、层层辐射。
地铁6号线以一条“科创”大道途经高新区、蜀山区、包河区等,贯穿望江路主干道,形成城市东西向的快速走廊,极大提升沿途产业园区精英往来的效率。
地铁在运河新城形成的局部沟通,是合肥自2016年首批开通地铁后,一次有效连接的升级,以高密度、高质量的资源筛选,重组区域生活对需求的更直观解决,持续增长的流量,源源不断的活力策源。
(示意图)
② 地上路网纵横连接每一代中心
城市核心要道长江西路横贯,南向连接方兴大道快速路,直抵滨湖核心;一路向东抵达庐阳区中心;快速路转西二环一路通达,政务区尽在眼前。
以长江西路为基础,运河新城新建西城大道串联望江西路、蜀山大道;规划合六轻轨,加速合六一体化的都市圈融合发展。环运河城心每一条道路呈现,都是以速度为标签的贯穿,形成纵横畅通的中心枢纽,同时也让板块拥有更多可能性,因为它可以更大范围地重组资源。
(示意图)
市政配套新突破
更国际化的宜居封面
在产业经济活跃的核心区域,运河新城,比肩世界城市群的创新未来营建已浮现面貌。
① 心湖中央公园生态链串联全龄单元
整座运河新城围绕心湖、心溪、心桥的生态轴线铺展,商街综合体、文化会展中心、博物馆、景观塔、露天剧场等公建配套环线分布,未来更多新晋艺术地标,国际一线画廊、音乐剧院等,都将在此落定。
约870亩心湖中央公园(规划),自然风景贯穿全龄生活圈,集合市政交通、(规划)滨水商业街、安医大附属、场馆、学校等资源,城市连成一个自由的网络,人在其中,繁华环绕。同时生态环境满足舒适生活的畅想,盎然绿意,怡养身心。
② 教育集团化向西辐射可持续成长的友好环境
运河新城拟修建46所学校,28所幼儿园、10所小学、5所初中、1所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国际学校。依托科技高地的属性,每一所,都是集皖省教育精粹的优质落座,培育合肥未来超级科教IP。
“安徽省首批科普示范校”的安居苑小学教育集团,接管小庙中心学校、西城第一小学,打开高品质成长教育的起点;五十中西校,科技领先的教育理念,多次在世界级机器人比赛中斩获大奖。合肥八中引进管辖合肥第十七中学、小庙中学高中部,覆及15年黄金教育的布局,让每一种成长的选择,都获得优质对待。
(示意图)
运河新城肩负国家级新区的重任,不仅需要短期内快速发展,还承担着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带领周边城市共同发展的任务。启动建设两年间,市场价值急速攀升,最新6月3日土拍共51家大牌房企扎堆抢入,未来潜力持续爆发。
当新一线合肥迈向世界级竞争力,时代新发展迎来对生活方式的迭代需求,融创进驻皖省6年间,不断创新高端产品力,同频共建未来中心城市模型,这一次,以“运河”为线索,与合肥共同探寻无限可能的以后。
以i+美好生活体系的行业引领,融创在安徽首次落地i+作品,联袂通和集团,打造年轻化战略作品——通和融创·融耀星辰,契合运河新城“高品质国际生活社区”的核心区定位,从i-city 共建友好、i-community 社区友好、i-house 家庭友好、i-life 服务友好四大方位,全面支撑板块对面向世界的未来生活构造。
(效果图)
免责:1、本项目推广名为“通和融创.融耀星辰”,备案名”融耀星辰小区“,开发公司为“合肥通创置业有限公司”;2、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不作为要约或承诺;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其补充协议、附件等书面文件为准;3、本宣传资料中提到的商品房面积为商品房建筑面积,该面积段为方案设计面积,仅供参考,后期以主管部门审批为准;4、运河新城配套相关信息来源搜狐网,高品质国际生活社区相关信息来源于合肥市人民政府官网,区域教育配套信息来源蜀山区人民政府官网,6号线延线相关信息来源新安房产网,链接:新安房产网https://www.sohu.com/a/320238123_414578链接:http://www.hefei.gov.cn/ssxw/xxkd/106235609.html,https://www.sohu.com/a/460551987_120000239,http://www.hfss.gov.cn/zqdh/jytyj/gzdt/10977819.html仅供参考。交通规划设置、市政配套设置不排除因政府规划、政策规定及出卖人未能控制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资料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代表着出卖人对此作出要约或承诺;5、以上学校仅对于周边教育资源配套介绍,并非本项目学区宣传;6、本图为效果图,因工艺、材质和比例所限,与实景存在一定差异,外立面、部分建筑、设施、园林景观、周边环境等信息后期可能存在变更,最终交付以政府部门核准文件及双方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内容为准。一切未列举事项或更改,不再另行通知;7、本资料所发布内容为2021年11月09日前的信息,有效期三个月,出卖人将不定期对宣传信息进行修改,敬请留意最新资料。
了解更多楼市信息
发表